湖州:加快提升智造水平 打造國內智造模板2017年09月30日 10:16:57中國機床商務網作者:邵鼎點擊:1111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地區風采】為深入貫徹《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全面推進我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按照《湖州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 , 日前我市制定出臺《湖州市智能制造三年專項行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著力加快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大力開展智能產品創新、智能車間示范、智能管理提升、智能服務培育、智慧園區改造、智能制造支撐六大行動,加快提升制造業智能制造水平,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能力提升,將湖州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智能制造示范區。
產業效益目標
培育5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智能制造骨干企業,培育20家“專精特新”的智能制造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的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生產效率提升3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0%、節能減排率下降10%的目標。
實施舉措
《計劃》指出,我市將引入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技術,加快推進傳統產品向智能產品升級,組織開展產品智能化升級行動。以物流裝備、智能電梯、農機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數控機床、成套工程機械等整機制造領域,加快嵌入式軟件芯片、無線傳感器、工業控制、故障自診斷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裝備產品融合,發展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新產品新裝備。
為加快開發智能新產品,我市將著力研制智能立體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高精密減速器、芯片、傳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高精度分揀裝置等智能化產品和裝備,重點開發智能純電動汽車、智能電梯、地理信息裝備、數控加工設備等;引入智能傳感、人機交互、數據挖掘等關鍵技術,開發智能家電、智能座椅、智能門窗等智能產品;組織裝備制造業企業,對接電池、紡織、竹木業等領域企業的制造需求,加快定向研制一批智能裝備產品。
在政策支持力度上,我市將推進企業產業鏈創新與配套,支持采購本地智能產品;建立首臺(套)智能裝備保險風險補償機制,加快企業向市場推廣應用智能裝備產品;積極推廣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智能化生產、智能檢測和智能物流系統,引導企業應用先進技術和智能化裝備。
依托童裝產業和“智慧織里”項目,《計劃》指出,三年內湖州將進一步擴大“織里產業帶”、“織里童裝批發商圈”、“童購網”等平臺的影響力,加快創建全國童裝產業大數據中心。依托安吉椅業、織里童裝、南潯木地板、安吉竹業、湖筆小鎮、絲綢小鎮等產業集群、特色小鎮,加強制造資源和制造需求的供需對接,推進建設“眾創”、“眾設”工業云平臺。
我市還將發展系統集成應用商,探索建立新型技術服務體系,引進和發展一批能夠提供方案設計、設備采購、裝備開發、系統集成、數據維護、檢測認證,具備整體設計能力和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專業化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企業。重點引導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智能電梯、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整機制造龍頭企業,牽頭整合一批創新資源,加快拓展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租賃、設備入股等新業務,開展在線監測(檢測)及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服務。
智能水平目標
開發300項以上智能產品,制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臺/萬人以上,重點企業自動化率達到90%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6.6%,機器設備聯網率達到30%,規上企業精益化生產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5,重點行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普及率超過20%。
實施舉措
按照“普及自動化、補齊數字化、網絡化短板、探索智能化升級”的要求,我市將聚焦重點領域、高危行業和勞動密集行業,開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應用行動。在醫藥、化工、建材、冶金、化纖、印染、食品、飲料、造紙等流程制造行業,鼓勵企業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提高MES、 ERP、PLM和機器設備網絡的互聯互通集成能力,發展聯網協同、智能管控、大數據服務等新型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業資源配置優化、實時在線優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和決策科學化水平,減少資源消耗總量和污染物排放。
在智能電梯、農業機械、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物流裝備、家電、服裝等離散制造行業,《計劃》指出,將深入推進“機器換人”,鼓勵企業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在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推進智能制造單元、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基礎數據共享,提升能效利用水平。針對高危行業智能示范,將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印染、稀土、農藥等重點高危行業,加快應用智能裝備及技術,推進智能監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水平。
按照國家兩化深度融合管理體系要求,我市還將引導企業信息系統向深度應用、集成應用轉變,組織開展智能管理提升行動。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對標貫標,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建立標準化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體制,并在企業中試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鼓勵重點骨干企業深化管理全過程的信息化應用,逐步引入和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客戶管理管理系統(PLM)、制造執行系統(MES)、產 品 生 命 周 期 管 理 系 統(PLM)、企業資源計劃(ERP)等,實現設計研發、內部管理、生產過程、品牌營銷等環節的信息技術應用。
在推廣工業大數據應用方面,《計劃》指出,將鼓勵和引導重點企業在工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促進企業深度挖掘生產、管理過程中積累的大數據,并圍繞產品研發創新、生產線監測與預警、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供應鏈優化管理、質量監測預測等方面開展集成應用,提升企業的智能決策水平和經驗效率。實施“企業上云”行動,推動企業將已建信息系統向云平臺遷移升級,降低企業信息系統構建成本。
支撐能力目標
25%以上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1.6%,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引進培育10家左右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建立5個左右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培育6個左右“智慧園區”試點園區建設;培育培育15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十大重點行業中有20%以上的重點骨干企業開始應用智能制造技術。
實施舉措
圍繞智能產品創新、智能車間示范、智能管理提升、智能服務培育和智慧園區改造五大行動的實施,我市還將強化創新平臺、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組織開展智能制造支撐行動。通過組建湖州市綠色智造研究院,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協同推動智能裝備和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創新與產業化。支持智能制造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開展市級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培育建設,力爭成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同時,未來我市還將主動接軌滬杭和國內頂尖高校院所,分行業建立智能制造專家咨詢服務團隊和應用推進指導組,開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調研、評價標準制訂、咨詢診斷、方案編制等服務。參照《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和《浙江省智能制造評價方法》,制定重點行業智能制造評價標準。
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我市計劃建立完善面向工業生產應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實施智能制造提供寬頻、安全的信息化基礎支撐。全面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的融合發展,提高面向工業應用的網絡服務能力。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大數據在工業行業管理和經濟運行中的跨領域、跨平臺應用。
針對現有產業配套完善、龍頭企業主導、創新能力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工業園區、特色小鎮,我市將加快向智慧園區改造升級,組織開展智慧園區改造行動。特別是圍繞智能制造七大重點產業,加快推進南潯智能電梯小鎮、吳興現代物流、德清生物醫藥、德清通航智造小鎮、安吉椅業、長興新能源小鎮、開發區新能源汽車小鎮等特色產業園、特色小鎮,積極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積極爭創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針對織里童裝、長興新型電池、安吉椅業、南潯木地板、德清裝備制造、吳興金屬新材等特色產業集群,深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應用,鼓勵發展網絡制造、云制造、云服務等新型生產方式,提升產業集群的協同制造能力。大力推進長興、吳興、德清等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區建設,支持示范縣區加快示范項目的實施和行業推廣普及,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鼓勵示范縣區針對當地特色行業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的主要瓶頸和共性問題,積極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產品設計、質量檢測、行業數據庫共享、軟硬件租賃等公共服務。
(原標題:加快提升智造水平 打造國內智造模板——《湖州市智能制造三年專項行動計劃》解讀)
文章鏈接:中國機床商務網 http://www.jc35.com/news/Detail/6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