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達集團由1984年的一個小散熱器生產企業起家,經過30年的創新發展,如今公司生產的鉆夾頭在世界市場占有量達40%,中國市場占有量超過60%,穩坐國內行業“頭把交椅”。去年,威達集團成功收購了濟南一機床。
10月10日上午,在位于臨港區蔄山鎮的威達集團廠區東北角一處新廠房里,幾臺寫有“濟南第一機床廠”的嶄新機床整齊停放著,正等待運往外地客戶處。
和以往不同,這幾臺標著“濟南第一機床廠”機床的娘家是剛運營半年的濟南第一機床廠威海分廠,而他們的母體則是蔄山的本土企業——威達集團。
“濟南第一機床廠”的機床出現在這里,源自去年威達集團成功收購了濟南一機床。
審時度勢,布局產業鏈條延伸
談及三年前的收購決策,威達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明燕很淡然。
“其實,威達從2010年開始就有意向機床領域進軍。”在她看來,收購機床企業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需要。
眾所周知,威達集團由1984年的一個小散熱器生產企業起家,經過30年的創新發展,如今公司生產的鉆夾頭在世界市場占有量達40%,中國市場占有量超過60%,穩坐國內行業“頭把交椅”。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謀求新突破?楊明燕一直在尋求答案。鉆夾頭行業的上游企業是鋼材廠家,下游主要客戶是世界500強企業,縱向發展空間不大。一直是重型鉆夾頭客戶的機床行業,或可成為威達集團延伸產業鏈的項目之一。
就機床行業來說,通用設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性產業,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占據重要位置,但我國制造業在核心零部件、基礎件、高檔數控機床等方面仍與發達國家有差距,目前高端核心產品仍嚴重依賴進口。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在關于未來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中指出,將繼續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綜合分析之后,楊明燕認為,威達還要在制造業領域做文章,并由此展開精心布局。
近年來,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收購了上海拜騁電器有限公司,成立了粉末冶金公司、鋸業公司……擁有了機床相關配件生產、技術生產經驗。
爭吞老牌國企
與10余家名企“一決雌雄”
正當威達集團全國搜集機床行業信息時,集團管理層聽到了濟南第一機床廠經營困難、瀕臨破產的消息。
作為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老牌國企,濟南第一機床廠曾輝煌一時,是“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但由于近年來投資不當,出現大量呆賬,國家資產管理公司介入,尋求外力進行國企資產整合重組。
很多制造業強企也嗅到了這次商機,想和威達一起爭搶濟南第一機床廠。
然而收購情況之復雜、問題解決難度之大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在其他企業紛紛知難而退之際,韌勁十足、志在必得的威達集團則迎難而上。
經過多次交涉、談判,威達終于談下股權債權;又經過一年半時間,和職工反復溝通交流,妥善安置了職工。
去年,威達集團最終成功收購了濟南第一機床廠。此舉不但實現了這一老牌國企的鳳凰涅槃,更讓威達集團實現了向機床產業延伸的夙愿。
借機發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對楊明燕來說,簽下濟南第一機床廠,遠非一紙協議那么簡單。
威達通過整合濟南第一機床廠的優質經營性資產,并聚集了相關核心技術人員,借助“濟一機”的品牌知名度,在章丘新建廠區。
“如何發揮民營企業優勢,為老牌國企注入新的活力,威達必須從布局、管理、經營等很多方面努力。”對此,楊明燕有著清醒的認識。
為此,威達成立了濟南第一機床廠威海分廠,從濟南運來了100多臺機床加工設備,從事普通車床和數控機床生產加工。濟南第一機床廠則將依托新廠區的優勢把自己打造成集科研開發與產業化一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中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
要想機床市場打出名號,過硬的產品是關鍵。
威達發揮原有的新產品開發優勢,成立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銳鋒科技分公司,引進德國技術團隊,自主研發高速數控鋸機產品。生產的RF4250數控高速帶鋸床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該產品主要適用于軍工、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鋼鐵制造等領域,效率是傳統鋸床的10倍以上。
成功研發出如此高精尖端設備,證明威達已經掌握了機床領域的核心技術,具備了解決機床領域個性化問題的能力。
今年1月份,濟南第一機床廠威海分廠也投入生產,經過半年的運營,目前已實現盈利。
今年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再融資功能,成功實施定向增發8億元,其中7億元用于投資濟南第一機床有限公司的中高檔數控機床創新能力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對威達來說,我們堅持專業和創新的原則來逐步實現產業升級。”楊明燕說,未來威達一方面將機床業務定位于行業中的高端數控機床,擺脫低端產品的激烈競爭,同時也將在工業智能自動化領域探索新的增長點。